图片
人工智能与中东军备竞赛:技术演进及其安全影响
图片
作者:Kathrin Bachleitner,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高级科学家,牛津大学政治和国际发展系研究员,研究兴趣为集体记忆、国家身份和冲突叙事等。
来源:Sarkin, J. J., & Sotoudehfar, 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rms races in the Middle East: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Defense & Security Analysis, Vol.40, No.1, 2024, pp.97–119.
导读
在全球安全格局不断演变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悄然改变军事领域的竞赛规则。中东,这片历经无数冲突与博弈的土地,如今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中东地区引发的军备竞赛,揭示了这一新兴技术如何重新定义地区安全态势,并对国际和平构成何种威胁。作者通过详细的历史回顾和对当前动态的精准分析,提出了中东国家如何在大国博弈中避免陷入人工智能驱动的军备竞赛的策略。读者将在本文中发现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的催化剂,以及这对中东及世界安全意味着什么。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助于理解当前的安全挑战,更能为未来的和平与稳定提供深刻洞见。
本文认为,尽管中东地区的核问题分散了对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关注,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新的安全威胁。中东各国在缺乏对人工智能潜在影响的充分认识下,正逐渐卷入新的高科技军备竞赛。域外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介入加剧了这一趋势,为中东地区安全带来新的变化。为此,作者呼吁中东国家应加强合作,制定战略与政策,防止被卷入人工智能驱动的军备竞赛,并倡导国际社会构建相关法律框架,以规范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确保区域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引言
为应对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对国家间关系的威胁,不同的武器系统被用于建立威慑以及进攻。这种安全与威慑需要驱动国家追求先进武器并最终将其拉入军备竞赛。更重要的是,过半的军备竞赛最终导向了战争。
人工智能技术与武器系统的日益紧密联系现今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焦点。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底层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特别是自动化武器和无人载具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极具冲击性的效应。因此,这项技术需要以降低冲突和军备竞赛风险的方式被法律共同体(Legal Community)、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军事竞争带来新动态,一系列技术进步推动美国、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地缘政治棋手间的无人机市场竞争。这将导向一种对于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有长期性影响的新型全球军备竞赛。但尽管人工智能带来了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关注人工智能革命的独特动态性及其对中东军备竞赛并发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罕见,考虑到相关议题激化地区冲突并危害国际安全的潜在可能,对其中长期影响的考察是必要的。
本文认为,尽管对中东核问题的担忧分散了对该地区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重大关注,但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议题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以对人工智能兴起及其在中东国家扮演的角色的辨证考察作为核心论点。为理解中东国家如何能够在域外大国共存的同时避免被卷入人工智能驱动的军备竞赛并不沦为智能武器市场,本文将进一步考察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际行为体介入中东的方式。
本文认为,当前中东地区普遍缺乏对人工智能潜在影响的认知:人工智能将在经济、法律、安全和政治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而地区国家如果不采取一系列举措,则人工智能将加剧既存的地区军备竞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军备竞赛:概念定义与历史回顾
本文认为,军备竞赛从概念上一般应被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进行一系列竞争性或互动性的努力,以扩大军备物资以及军事人员的规模,提高其质量。军备竞赛中的某方相较另一方对于获取武器的意愿可能会更强,然而,军备竞赛可能会也孤立发生,一方可能出于对潜在对手的恐惧单独进行扩军升级。
本文认为,现代国际军备竞赛肇始于20世纪中叶的美苏核竞赛。在当时,双方均持续增加其军队开支,试图形成对对方的优势。这种竞争外溢到了英国、法国、中国等其他行为体,这三国最终形成了核能力。
1945年前,绝大多数军备竞赛本质上是规模(Quantitative)竞赛,而1945年后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军备创新的深入革新了军备竞赛的本质,使其接近于质量(Qualitative)竞赛。
当前,各国都倾向发展其人工智能能力,增进其相关知识,因为在各种相关竞争中处于上风的主体将更可能形成更强的国际国内监控能力和其他优势。而且,人工智能发展还给一国带来另外两大好处,意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技术主权增长,并成为对他国的可靠威慑手段;同时,人工智能能力也提升了一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威望。尽管冷战时期的东西对抗式的军备竞赛逐渐落幕了,但军事领域的演化和进步又再次升温了中东地区相关方的竞争。
中东地区军备竞赛与域外大国
中东地区已经历过独特的非核军备竞赛,这包括了1950年至1967年间以及1973年后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军备竞赛,1980年以后的伊朗以色列军备竞赛以及2005年以来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军备竞赛。基于其动态性情境,中东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军备竞赛焦点地区之一。这些军备竞赛受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威慑、敌对、野心、敌意和不稳定的安全状态以及域外大国的存在和高频率作用所影响。而近年来地区军事冲突和各类军备竞赛进一步升温,最终导致了中东地区各国军备竞赛显著影响了地区持久和平的潜在可能性,最终引发国际关切。另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和技术进步问题将超过核问题并威胁新的地区军备竞赛。因此,需要理解的是,现代技术和核武器都是该地区的严重问题。
人工智能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将可能通过导致新军备竞赛的方式挑战地区和国际安全,因此,对地区既有军备竞赛及其主体的历史性回顾将有利于避免重蹈覆辙。本文据此回顾了中东地区主要的军备竞赛:
1.阿拉伯-以色列军备竞赛
阿以军备竞赛持续超过五十年,该竞赛很大程度源于战略互信的缺失以及国家间所谓的“幸存者”综合征(Survival Syndrome),这导致相关各国都致力于得到和发展最先进的武器。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地区地位乃至以色列的存在本身的担忧,都将导向其加强军备并获得更多先进武器,从而又增加了以色列的安全压力。安全与威慑考量以及对他国军事优势的担忧成为了阿以间军备竞赛持续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一些军备竞赛最终导向军事冲突和战争。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可能进一步点燃高科技军备竞赛,从而威胁地区与国际安全。
2.伊朗-沙特阿拉伯军备竞赛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并加速了沙伊两国间军备竞赛。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的恶化以及敌对行为形成了敌意。冷战间两国都努力获得核能力,而当前技术进步和智能武器的发展将导向新一轮军备竞赛,危害国际安全。
3.伊朗-以色列军备竞赛
以色列1948年以来就长期面临几乎永久性的、关乎其生存的周边冲突。这种不安全感驱使以色列持续关注并不断增强其军备技术。此外,以色列国家财政高度依赖其军售。因此,以色列在武器研发和军备升级上持续大规模投入。1979年伊斯兰革命对以伊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伊朗政治和对外关系都在此次革命中出现明显变革。伊朗不再成为以色列的重要军备出口目的地,与以色列渐行渐远,并由于其对黎巴嫩和加沙地区代理人的支持而威胁到了以色列周边安全,这导向了两国间的军备竞赛。该竞赛不仅造成了显著的经济压力而且鼓励了伊朗寻求核能力,从而导向两国间的直接竞争。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流行,两国均加强对智能技术的投资,从而产生可能威胁中东稳定的新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此外,由于中东地区近70余年来在能源供应领域的关键地位和地缘政治重要性,该地区长期成为国际交往的焦点。因此,不难得出中东的战略和地缘政治状况本身便是驱动军备竞赛的重要动因。以美国、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域外大国出于能源考量均加强其对地区的监控,增强其存在。域外大国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它们在地区部署先进系统以保护本国利益,这将导向以进一步扩展其地区角色为目的的军备技术竞赛。因此,为增进对当前中东地区局势理解、寻求避免未来军备技术竞赛的方法,本文将关注域外大国在中东地区的人工智能技术实践如何影响地区安全,并讨论域外大国如何在人工智能军售和加速引发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获益:
1.美国
美国自1924年意识到中东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重要性后便在中东地区扮演关键角色。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建立了21个军事基地并处于统治地位。然而,美国的军事存在也给中东国家带来一系列国内和地区危机。尽管美国采取了包括预防措施、调解、外交施压、威胁和军事干预等手段,但仍未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基于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以及美国对石油的需求,美国通过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力量,逐步扩大了对该地区的监视和影响。美国的军事存在及其联盟体系,促使其他中东国家出于安全考量升级军备并扩大军备规模。
2.俄罗斯
沙俄时代以来俄罗斯便在中东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当前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状况,俄罗斯也在该地区持有重大利益。俄罗斯在阿拉伯之春后在中东地区落地了一系列新政策,以追求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将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战争看作是推销其武器的良机,持续寻求改变当前国际秩序,并试图恢复其在苏联解体前的地区统治和威望。并且,俄罗斯试图趁美军撤离中东填补形成的地区权力真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一直试图与中东各国建立密切的联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持续扮演美国的对手角色,俄罗斯试图通过建立现代军备系统赢得一些中东国家的信任。因此,它为每个中东国家采取了特定的战略计划。
3.中国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并未获得中国过多关切。然而,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中国相对而言是地区的新“玩家”,中国仍成为了中东最重要的贸易对象和投资者。中国通过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逐渐增加了其在中东的政治经济行动。阿拉伯之春后,出于获得能源的需求,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发生了变动,这是由于中国在近段时间显著增长的能源需求造成其高度依赖中东能源。因此,中国与中东国家稳固了关系并发展成为合作伙伴。中国在包括供应现代技术在内的诸多领域的地位显著增强。中国在地区的首要目的可以被划分为外交、经济和军事三大领域,这些议题不仅有助于支持中国的全球战略,而且协助满足了其国内需求。当然,虽然中国和俄罗斯试图取代美国在中东的优势,但他们被认为还没有能力在中东取得成功。它们仍然需要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以及更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来取得进展。因此,中国在中东的存在意味着中东地区经济竞争加剧,这可能导向地区人工智能竞赛。
人工智能兴起及其重要性
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都成为了重要主体,然而,当前的人工智能尤是军事角色显著改变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局势。国际共同体对中东无核化投以较大关注,试图防止冷战在地区重演。然而这延迟了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并未能对人工智能对国际安全的潜在威胁投以较大关注。国际法体系也未能做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充分准备。不仅在国际法层面上缺乏对人工智能系统贸易的专门监督,而且国际社会也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当前和未来在军事和敌对情况下实施人工智能的挑战提出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执行建议。
因此,本文认为,世界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人工智能出现的军事影响。这也表明,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世界经济和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规范人工智能的法律并不发达。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和系统对各国具有非常特殊的优势。人工智能可以为国家提供经济竞争优势,也可以对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力量平衡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试图增强人工智能水平的大国而言,人工智能能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此外,人工智能将助力国家摧毁其地区对手,并助力其强加自身国家意志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规模落后的国家。在中东地区,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军事格局,对国际法提出了挑战,而且预计将对该地区的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含义以及如何对其做出反应的了解并不充分。各类行为体尽管竞相开发或获得这些武器,但并未充分考虑使用这项技术的长期社会和政治后果。此外,人工智能对就业率将产生挑战,这可能导致一系列中东地区社会问题并危害地区和国际安全。
基于中东国家不断向域外大国购买人工智能武器的增长势头,人工智能可能在中东地区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然而中东国家并未形成适应人工智能经济的经济和商业基础设施,出于维持就业等一系列需要,相关国家亟待解决相关问题。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出现具有国际法律和经济影响。其中之一是人工智能和自主武器系统的部署可以将战争和冲突的性质转变为可能影响世界安全政策并对国际法构成挑战的远程战争。关键问题是国际法如何提出解决方案并规范不断增长的AI部署。此外,人工智能引发的经济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由于宗教极端主义,非国家行为体可能会部署人工智能武器,这将危及地区和全球安全,并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的军备竞赛。
高科技军备竞赛的动态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对自己的安全、主权和独立负责。如果一个国家的安全得到保证,它将进而追求其他目的。如果一个政府对邻国的意图缺乏信心和信任,这可能会影响其获取军备的态度。出于安全需求,各国努力增加和现代化其武器装备,以获得进攻和防御手段。由于对和平与稳定的持续负面情绪,中东一直是各类军备竞赛的舞台。如今,人工智能的出现和监管缺位使情况变得复杂。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种族和宗教多样性以及国际法律框架的缺乏可能会加剧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向其他国家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作为对发生的防御性和大规模活动的回应。这意味着其他国家随后获得更多武器来增加自己的安全。在中东,以质量为核心的军备竞赛的威胁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部署以及俄罗斯最近从伊朗购买无人机之后。基于改善其地区军事技术水平的需要,域外大国已经开始在该地区的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竞争。同时,伊朗等地区大国也加大了在相关领域的活动。相关国家间的人工智能武器交换也可能产生对安全有负面影响的新军备竞赛。
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而相关法律监管和规范的缺失将加速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风险,从而危害国际安全。实际上,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构成了对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巨大挑战。
据此,作者在文末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呼吁中东国家在人工智能议题上合作并形成战略与政策,为人工智能事务做好基础设施上的准备,承诺对人工智能的和平理性应用,合力推动全球法律体系建构一个合适的人工智能框架。总体上,中东国家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以避免被卷入到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尽管军备和技术的发展与采购是必要的,相关国家仍应保持审慎。
词汇积累
Survival Syndrome
幸存者综合征
Arms Races
军备竞赛
Legal Community
法律共同体
译者:邓天瑞,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校对 | 曲弘毅 黄凯越
审核 | 施榕
排版 | 张嘉益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app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